日志

[浙江 定海] 那时的海宁观潮

已有 1074 次阅读2011-6-7 21:27 |系统分类:游记

 地处浙江北面的海宁盐官镇,是农历八月十八看江潮的著名胜地。实行双休制,又逢润八月,天文大潮讯使民俗文化的乐趣和商业大战搅和成一块。先是“中国海宁国际观潮节”拉出了横幅,继而邮电部专门发行了这一主题的游资明信片。报上则鼓吹50年一次狂潮,现在20岁的青年人再见一次时已是跨世纪的老人之类的话题,绵绵不绝。而毛泽东当年到此观潮时所题的诗句被发掘出来刻石立碑,当地的海神庙、安国寺经幢、明代的占鳌塔、清代陈元龙故居、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故居、钱塘鱼鳞石塘等古迹的再生,新派武打小说的大师金庸大侠出生地之类的人文景观,弄得沪杭线上,9月12日那天,挤满了滚滚而来的观潮客。

  海宁观潮,得益于外宽内窄的喇叭形态的杭州湾,得益于钱塘江入海口河段水下有一隆起的门槛状沙坝,口大颈细,到中秋时节,太阳月亮离地球最近,引潮力最大时,海水由外逼进,江面突然狭窄,江水涌高,潮水涌积,遂成夺路叠进之势。盐官镇适处此段江边,便得其风水之利而具“潮城”美名。

  到得那江南小镇,但见一镇上下被有观潮史400多年来的第一个赫然的国际节日所陶醉。人流汹涌,车水马龙为之塞途。10元门票让观潮客走近火辣辣的太阳照射下的钱塘江畔,再花30元钱则可以在堤岸上垒起的观潮台的帐篷下坐半边九斤老太谓之条凳的座位。头脑活络的小贩不失时机地捧来折叠伞,15元一把卖得像发牌似地飞快。连用砖头搭起的破墙败壁的厕坑门前,也有人一元一位地认真受着费。

  再看观潮台中,也无高低贵贱或大陆内港澳台胞之分,城里人与乡里人汗挤在一块,长焦距自动照相机与锃亮锃亮的金手链相互辉映,不时有BP机大哥大的呼应声此起彼落,八十岁的老翁与三岁的小儿均站在叠高了的危凳上手搭凉篷向东而眺望着。太阳尚在头顶,人堆里便不时地有人呼喊响应着“潮来了”,一台上下顿时精神一振,喊声此起彼伏。如此者再三再四,而那潮还在天涯海角午休。

  到下午一时三刻,那潮终于蹒跚而来,初时唯见天尽头白色一线,继则2公里宽的江面波涛后推前阻,涨成竖立于水面上的一道水岭,再看则潮声如雷贯耳,潮头汹涌澎湃,形成一首浩浩荡荡的水墙平刷刷地推来。此时,偷空四顾黑压压如堵的一片观潮人,真是浑然壮观。想想数百年来的观潮文化,竟使十万各色人等汇聚于此一堤岸,引颈翘首,敛气屏声,与狂潮相对成趣,也不只是人观海宁潮,抑或是海宁潮观人。


握手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碧海蓝天 ID 1309

  • 等级
    LV.4
  • 积分
    398
  • 威望
    219
  • 驴币
    428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