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9|回复: 6

穿行在历史的记忆中——邯郸记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8 23: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穿行在历史的记忆中——邯郸记行火车启动的时候,北京好多地方都在狂欢,万圣节的晚上11:00,到处都在举行舞会,化妆的和不化妆的。4407从北京南站出发,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面目憔悴不堪的30多岁的女人,闭着眼养神,想是疲惫不堪的,我坐在座位上不停地晃荡着双腿,她也没有正眼瞧我一眼。我饿了,8点钟吃过的晚饭,带着一袋乐事薯片,喀呲喀呲地嚼着,那个时候,邯郸还在450公里以外呢。没有说话,我也闭上眼养神。车窗外是漆黑的夜。很多人都斜着脑袋睡着了,打着呼噜、张着嘴,怕是都进入了梦乡。在淡淡的灯光下显得有些杂乱的人群,像动物一样蜷缩着。他们都没理我,偶尔有人斜着眼睛看我一眼。也是警惕的,像我一样。陌生的人,我随着一群陌生的人去到一个古老的陌生的城市。不知道他们是为什么乘着辆车,是回家?是探亲访友?是出差公干?我知道,应该没有人和我一样,就只是为了行走,而随便在地图上圈定一个城市便背着书包出发。只是为了行走,为了一种飞翔或者流浪的感觉,而出发。正像大多数热爱登山、旅游的人一样。不是为了自然,不是为了烧包,不是为了欣赏,也不是为了历史的魅力,只是为了行走,为了出发和归来。靠着车窗睡着了。梦里出现了铁马兵戈,将相王朝,亭楼阁序,燕、赵、秦、楚、韩、魏,顶着大黄王冠在我眼前一个一个地粉墨登场。醒来的时候,迷迷糊糊中,我还记得此行的目的地,有3000多年前的战国七雄之一赵王城邯郸,不知道是不是还是“百里周回,九衢交 错,三门旁开,层楼疏阁,连栋结阶.峙华爵以表甍,若翔凤之将飞,正殿俨其 造天,朱棂赫以舒光盘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飞梁”。那恢弘的气势,渊远的历史记忆,那举世闻名的“磁山文化”,不知道还是否存在。不过我不在乎,11月的第一天早晨5:58分踩着邯郸的青砖地面的时候,我想,不管他是不是震撼我,都不会后悔来这个地方,因为此行的目的只是为了出发和归来而已。天还黑着。一夜没睡好,倒是有些累。下车的时候坐在我对面的一个男孩可以在哪里找到早点,他一脸茫然,很憨厚地笑笑说不太清楚。他倒是奇怪了我怎么会看上邯郸这个地方,而不辞辛劳来到这个地方。其实,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离开繁华,去看那些破败的长城,离开温暖在高山上体会严寒。在火车站买了回程的火车票,第二天下午两点的车。我还有32个小时。拿一张邯郸地图找宾馆。唯一的一家三星级宾馆在市中心,博物馆对面,丛台公园旁边。第一次来邯郸,路灯的光线很暗,几十辆出租车在广场上排程长长的线等着客人。天还早着呢,司机似乎不愿意走,发着牢骚,说等了半天,客人太少。这钱怎么挣呢?起价5块。十分钟不到,我下车了。车费6块。 睡了一觉,宾馆服务员叫我的时候刚好九点钟。出门。门口一大群穿着黄红相间的戏服的大叔大婶们敲锣打鼓舞着狮子。偷偷地拍一张照片,记下来。镜框里那些色彩斑斓、笑容灿烂、厚重的眉在喀擦一声中定格。永远,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感受,只是一个局外人。沿着中华大街往北走,一条宽宽的马路,是一模一样的梧桐树。尽在一人多高分成三个枝干,庞大的枝桠在头顶形成一个巨大的天然屏障,为邯郸成遮雨蔽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柏油路上留下斑驳的影子。自行车和行人的脚印在上面穿过,碾碎了一地的金黄。满大街都是红色的条幅。广告、宣传单,写着各个公司的名字,也有民政局的社区活动。大鼓、唢呐、胡琴和锣叮叮咚咚、咿咿呀呀地唱着,男女高音、低音混杂着风吹过树叶,那些浅唱低吟,似乎在诉说着一些什么。路两旁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灰褐色砖房。邯郸博物馆看起来像天安门广场的人民大会堂,邯郸大酒店也总让人想起北京大饭店。公园的大门和门两旁笔直的一排建筑,也清一色的青砖绿瓦。人说,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记忆载体,而邯郸,给我的感觉怎么看怎么像一个北京的准确的浓缩版。中华大街从南向北将邯郸分成东西两半,对称地有序。还在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常常给我说不能“邯郸学步”。小时候我不懂,大了渐渐地知道这个成语蕴含的意义。所以无论走到哪里,也没能忘了本。转过幸福大道往北走,便到了有名的“学步桥”。燕国青年弓背哈腰地跟在优雅的赵国人后面,有些得意忘形,他或许真不知道自己不仅没能学会别人走路的姿势,连自己以前怎么行走都忘了。站在这座简单的雕像,我也学着那个燕国人的姿势留了一个影。北方的小城市都没什么可看。这是我好多朋友给我说的。他们奇怪我会选择邯郸去走。我只是想去看看,蔺相如避让廉颇的回车巷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是否还保持着当年的风貌?赵武陵王的寝宫是否还在?在邯郸城的西北角的赵苑还正在修建。但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城市有这么一个地方记载着历史,倒是让人惊异的。走在人行道上,我总想起北京的长安街,干静,但是不如邯郸的街道安静。一天时间不到,我用脚一步一步地丈量着这块土地,完了。累了,找一个地儿吃饭,清茶淡饭,薄酒一杯。我站在码头等你,不要不来!
发表于 2011-12-9 00: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下车出了火车站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四处望去好茫然啊,不知道去哪里!?!怀疑自己出来是图个啥啊! 以后和别人提过自己去过那里,都说哪里有什么好看的啊?! 黄粱梦怎么没去看看? 从台后面的七贤祠没看看?赵氏孤儿的故事啊! 还有周围各个县的啊,好象平原君墓等要败家找ala! Edited by ala on 2003/11/03 21:14.
发表于 2011-12-9 02: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站在码头等你,不要不来!
发表于 2011-12-9 03: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发表于 2011-12-9 04: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海水下面        苦忙了两个月,本以为会一直忙下去忙过年关。出乎意料地有了几天休假。于是就随便在地图上点了一个不太远而又有些陌生的地方。        邯郸。        邯郸之名最早见于《春秋﹒谷梁传》。前386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赵始都邯郸。”一已经走了好长一段路。正犹豫间看见了那座木桥。于是松了口气——我一直盯住了地图上那个很模糊的标记,过了这座桥就是赵邯郸故城了,那座在史书上大名鼎鼎的都城。柏油路消失在脚下。我站在潮湿松软的土地上。正是早上八、九点钟,晨雾弥漫,太阳还不知在哪里,看不清前面,只知道路的一边是苗圃,另一边是玉米地。偶尔碰见几个农人,都用很奇特的眼光盯着我。突然发现自己走在厚厚一层的玉米秸上,已经没有路了。这时候我看见了太阳。很苍白地高高悬着。周围尽是雾。尽是庄稼。还有收割之后一块一块的空旷。在地图上,我正走到故城的中心。我忽然忘了自己在找什么。没有顺原路折返,在雾和田埂间穿来插去。最终钻出来的时候,发现眼前正是那条邯郸至安阳的省级公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二在中国众多的石窟艺术中,响堂山并不特别有名。比起我到过的云岗、龙门只算二流。但莫高窟、克孜格尔千佛洞实在太遥远了,连甘肃麦积山也只能列入远景瞻仰规划。于是,我在这天午后迈步走向响堂山。远远看见山下有座八角古塔,塔尖已然垮下一半。听说是当年邢台大地震闹的。残破里又透着顽强。不禁留些敬意与他。塔脚下是一带新建起来的红墙。从前这里有座常乐寺,后毁于乱世(是抗战是内战抑或是文革没来得及考证,反正都那么回事)。最近又在募捐集资重修,刚圈起墙来。围墙里面的一切使我想到圆明园。半人多高的蒿草掩着两座石台,从前殿宇的基座。前一个略小,几尊原先四散倒卧的石佛被好心人归拢来放置其上,都是线条极柔和雕刻极精美的,可惜全都没了脑袋。后面的那座台基应该是大雄宝殿的位置。破坏得更惨,只余几根石柱参差立着。剩下的部分东躺西歪。而在这一片废墟中竟赫然搭着三个用砖头垒起来的小神龛。龛内空空,并无什么精制的神位,至多放一块红布,写着某村某某敬赠字样。龛前的香炉里满是灰烬,以及几支残香。风开始刮起来。满院子的草刷刷地动。草当中有通石碑。是所谓重修碑记。大金朝的两个州官立的。也有近千年了。碑前是几堆现代人的排泄物。呼哧带喘地冲上半山。冲上石窟前又高又陡的台阶。我是今天最后一个游客。石窟里黑洞洞的。头顶不时滴下水来。心里不免惴惴的,武侠书上说这类地方专门出产些世外高人。据说响堂山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石窟里甩袖子满洞回声不绝。可惜我就穿了件小背心。只有甩胳膊的份儿。这儿的佛和云岗那边长相差不多。都是北魏的遗物。拓拔氏从大同一路南进到洛阳,邯郸就在半道上。许多佛都只剩了身子。有一尊好些剩了半个头,眼睛以下只好用水泥接上。乍一看还以为佛爷成了响马。顶着暮色,在石缝荆棘中手脚并用继续向山上爬。很久没出过这么一身透汗。很艰难地接近峰顶,在一块稍平些的地方站住,脱下背心拧干,再擦一擦身子。看见对面山顶有座庙,两山间的深沟上架了一座小桥。仔细一看这桥是新修的,给人以百分之百的安全感,我也就没了过去的兴致。四周的山林已经开始暗下来。一团团的雾气在山间聚集。晚风越来越大,雾漫漫飘散,在身边游动着。我看着山下的古塔和破庙,它们也染了些深红的颜色。天地茫茫,竟有了些暮秋的孤绝。我觉得自己也在这雾霭中飘散开来。三又一次碰上雾是在奔黄粱梦的路上。我租了一辆没铃没闸的自行车,向一片白茫茫直闯。吕翁祠修得挺好。进门好大一池子荷花。还附设慈禧行宫,什么也没有就几间破房子要我三块钱(那可是1991年的人民币值——2003年注)。在雾里转了这几天,转出一头雾水,转出许多不明白。一直不明白这么多而且越来越多的偶像到底是造来干什么的。在广济宫,我发现这里不仅供了观音菩萨、吕洞宾等“名仙”,而且还冒出诸如红山老母、小麦娘娘等,都住同样大小的单间。我在黑龙洞风月关内发现了一纸造像集资委员会的通告,除了已竣工的十几路大仙的金身之外,还动员善男信女们再次解囊,树立起另外几位的光辉形象。在各位神仙面前,都有几块红布。用墨汁歪歪斜斜地涂着“敬赠某某大仙,儿童病好。某某县某某村某某”。如此种种。而在庙墙外,处处可见人畜遗矢,以及算命的摊位。一尊尊偶像毫无表情地坐在那里。看一眼就知道它们长得都一样。不过香客们大都低头叩拜,并无正视的勇气与必要。即使偶像不存在了,他们也依然会朝着空空的神龛顶礼。黄粱梦的故事出自《枕中记》。不过是说浮生若梦,繁华富贵皆是过眼云烟,还是早早修道成仙的好。不过思维换一个角度便会发现,所谓得道成仙不也是人生一大梦想么。人总是在梦想中寻求大彻大悟。四骑上车子往火车站赶。冲过“寿灵失本步”的学步桥。桥头还有一组雕塑。却表现不出《秋水》的意境。桥上尘土飞扬,桥下芳草萋萋。在一条小胡同里意外地找到了蔺相如避廉颇的回车巷。仅有一块石碑。其实,碑在哪里都是可以立的。我更感兴趣的,倒是石碑对面新建的教堂。丛台也是新修的。《汉书》上说“连聚非一,故名丛台,盖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现在倒也有那个意境。一对年纪差得很多的男女在台子上大声调笑着。只是这一路新新旧旧的古迹中,印象最深的,还是赵邯郸故城那一片晨雾中的庄稼地。传说昔日大西洋中有大西洲,人民富足,生产力发达。柏拉图亦作如是说。忽一日沉于海底。于是,有了深海潜艇的今天,许多人如痴如醉上下求索。一会儿说在这儿,一会儿说在那儿,一会儿说是这样,一会儿又说是那样。有朝一日,地球本身也成为大西洲了,又该怎样?等火车时想起昨天去黑龙洞。淮河支流滏阳河源头。洞下深潭,其色黛碧,奔泉飞涌,汩汩有声。据说民国二十五年河北省水利委员会在此立碑时,河水既宽且深,泊船行舟,热闹非常。到六十年代,尚能表演高台跳水。而今天,水仅及膝了。泉眼亦露于水面之上。只有几个村妇蹲在那儿嘻嘻哈哈漂洗着衣服。正感慨天地造化多变非常人所能料及。却见一壮年男子,赤身于河中。身形舒展,任冰凉清澈的河水冲刷身体。神态悠然镇定。我不禁一乐,也扑到水里去稀里哗啦一番。很费力地挤上了回家的列车。在两车厢连接处觅得一小块空地。一屁股坐下。然后从背囊中翻出已经破烂不堪的地图,计划着下一次的路线。而明天,喜马拉雅仍在升高。1991年9月。西单。从此须登彼岸
发表于 2011-12-9 05: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过两天也要去邯郸,谢谢楼主的游记。
发表于 2011-12-9 07: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