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32|回复: 3

横岭-长峪城穿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3 03: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横岭-长峪城穿越
by 四峰山
从井冈山回来已是周三。到了周四晚,上上看了看周六的出游计划。本想参加小女巫依依组织的登狗牙山,报了之后才发现人已暴满。只好另寻其他活动。寻见我爱虫虫组织的的横岭-长峪城穿越活动,赶忙报了名。
7点赶到惠新东街集合处,人已到了不少。陆续人到齐了,居然还有几位空降的,满满一车人,搞得有一空降的大妹子没有座位,只好席地而坐了。7点半车就出发,直向西奔石景山门头沟而去。出了城,汽车一路沿着永定河边的公路奔驰。永定河谷在门头沟一带两岸都是高山,公路大多一面靠山,一面临水,弯弯曲曲穿行在山谷中。沿途经过韭园,王平,到了安家庄附近,可看到大片的水面。永定河被层层截留,形成了一段一段的人工湖。沿河有不少农家经营的山庄饭馆之类的农家乐,还有不少人在垂钓。看到路边的标牌,原来此地为一景点,号称京西十八潭。继续前行,到了雁翅附近,汽车拐向北面通往怀来官厅水库方向的公路。过大村,大约不到二十分钟,就能望到长城了。长城从两边的山坡上延伸向下环抱着一处村庄。村庄里还有一段保存完好的城墙,以及城门洞。透过车窗,我清楚地看到上面写着的“镇边城”三个大字。原来此处就是与长峪城,白羊城并称为明代北京边关三城的镇边城,是明代长城的军事要塞之一。据《畿辅通志》卷六十七载:“镇边路城,在州西一百里(指昌平州),接宛平县界。明正德十五年筑,东西跨山,周三里,门二。设守御千户所。后又增筑城于其西,曰镇边新城,门三。本朝顺治初设参将驻守,后改设都司。旧城已废。康熙六年,千总郑俊、都司胡坛捐资修建。今设外委驻守。城有镇边仓,……镇边城地寒,不能种谷,五畜劳羸不甘,兵杂其间,狡猾难治。”
汽车飞快地驶过,我只能望见两面用石头砌的城墙,不知是否四面城墙都还保存完好。过了镇边城,我们今天穿越的起点横岭应该就快到了。沿途好像路过一村庄,不过再没看到类似镇边城的古堡,倒是路边看到有不少盛开的海棠树,白花满树,十分惹眼。
大约十点钟左右,汽车突然停在公路边上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这时领队告诉我们已到了。来之前就从网上了解到这一带是当年南口战役的战场。1937年8月由汤恩伯指挥的第7集团军与日寇在此殊死战斗,一万多国军将士的忠骨长眠于此,其中包括时属晋军阎锡山部的少将团长张树桢将军
到了长城脚下,合影之后,我们沿着右边的城墙开始攀登。登上一个小坡之后,这里的视野变得开阔, 可以清楚回望公路对面山坡上的城墙,以及通向怀来方向的公路。公路前方通向一片宽阔的谷地,应该就是官厅水库河谷, 但是还望不到水库的水面。继续前行一段之后,上到一烽火台遗基,向前眺远处处的山峰和长城,其中远处山峰顶部矗立的二座高高的信号铁塔清晰可见。铁塔处将是我们今天行程的最高点。从领队事先语焉不详的行程计划里得知,我们将登到园楼,高楼,然后下撤长峪城。我事先从网上了解到的高楼是黄楼洼山顶峰火台的俗称,海拔1439米,是北京长城的最高点。
沿着城墙一路前行,这里的长城几乎全是石块垒成,几乎不见有门洞保留完好的烽火台存在。很多时侯都是在乱石嶙峋的石堆中行走,少见完好无缺的城砖。走了一段之后,由于山势阻挡,已望不见远方的铁塔。其中有一段下行的城墙已完全塌掉, 我们只好从城墙旁边紧靠城墙而下。下到谷底之后又开始V字形上升。在通往铁塔的途中,虽没有箭扣和十八蹬的险峻,但也处处风光怡人。特别是今天艳阳高照,能见度极佳。虽然天气预报今天有30度,但山间海拔较高,且山风较大,我并不感到闷热。每当登临一处高点时,四面张望, 视野都极为开阔,树木新绿,远山如黛,长城蜿蜒起伏,真是十分享受。
中途,上到一背风开阔处,有一较大草甸,先到的队友已在此或坐或卧,我也停下来坐在草地上开始午饭。稍事休息, 我同前队数名队友又开始前行。一路走走停停,时而拍几张照片。中途遇到一圆形烽火台,虽大部都已塌掉,犹十分壮观。这是我此行遇到的唯一圆楼。再往前,长城迂回了一个大弯,应该可抄近路直插到对面,我决定仍沿着城墙前行。
接近铁塔,可望见通往铁塔的城墙有两段比较大的上升。其中前队的几名队员已攀登到离我最近的一段陡坡的上端。后面离我稍近的还有两人。看到今天的目标顶峰就快到了,我停下片刻,先猛饮一通,然后开始攀登。一股作气爬上这段陡坡之后,  望见前方略为下降之后, 就是最后一段直通铁塔顶的陡坡了,前队几位猛驴已快接近峰顶了。回望脚下,在我后面跟着的那位好像开始偏离城墙,大慨准备绕行了。这时听见有人在同我打招呼,原来前方侧面灌木丛中正蹲着一位哥么,紧张地让我帮他把一下风,以防后面跟来的女队员。我让他宽心,后面的队伍还远着呢。于是我继续前行, 攀登最后一段上升的路程。快接近峰顶时,望见前面的长城好像到了一处裸露的岩石下就无路可上了。我只好从绕道旁边的灌木丛中,寻路攀援而上。攀上山顶,看见在原来的烽火台处建了一个小院将电视转播塔围起来。院墙挡住了去路。前队的几个人已不见了踪影,往后望了一下, 除了刚才蹲坑的那位队友跟上来之外,其他人已远远的不见身影。我左右张望一阵,并没有发现任何的像高楼状的烽火台建筑,也没有明显的下撤山下的路线。我于是决定在此稍作停留等待后面的队友上来。在此最高点,极目远眺,官厅水库清晰可见,四面群山环绕,沟壑纵横,真有一览众山小的快意。
等到那位队友上来,我们一道沿着围墙从左边绕过小院,便可看到一条可通汽车的小公路。这面的山顶上也没有明显的高大的烽火台。对面的山上倒是有完好的烽火台耸立。我感到对面的山峰似乎更高一些,不由怀疑对面的峰火台才是高楼。事后在网上搜寻一番,证实了我的怀疑,  并且了解到电视转播塔处据说就是张树桢高地。国民党陆军七十二师四一六团全团官兵曾死守高地,团长张树桢将军也阵亡于此,英勇殉国。
同行的队友找到院内的工作人员问了一下到长峪城的路,我们便开始沿着公路下行。走到界碑处, 发现背面碑上能看到清晰的北京字样。此处已能望见山下的水库,左手下山方向有一条石板路。这时我们碰见有几人正从这条路上山来,一问原来他们正是从长峪城上来。于是我们两人一路沿着这条路直奔水库方向而去。下到山脚处,地势逐渐平缓,能看见成片的白桦林,并有泉水流淌的小溪出现,料想水库就在前方不远处了。我们停下来在一溪流旁稍事休息,并洗了洗手和脸。溪水看起来很是清澈,触手冰凉。继续前行,不一会儿就到了水库旁边。一潭清水静静地躺在山谷里,安静得犹如一个不染一尘的碧玉少女,远离尘嚣,遗世独立。沿着潭边的路走了一会儿,就看到了完整的大坝,横跨在峡谷之间,挡住了这潭难得的清水。过了大坝, 路边右面的峡谷看起非常深邃, 望不到谷底。前方的路转过一个弯之后,可以望见位于前方山谷里的村庄,以及山谷左面山坡上的长城。在接近村庄的峡谷口,还另筑了一条水坝,不过看不到任何水面,可能是起到防范洪水的作用吧!
下到山谷底部,沿着平坦的可通行汽车的乡村公路,很快就到了村口。村口两侧都有城墙伸延到旁边的山坡上,村庄就坐落在两山夹持的山谷之中,估计过去是驻守士兵屯垦的城堡,在以后的岁月的变迁中逐渐演变成了村落。村口有个不完整的瓮城,有完整的门洞,城墙边立有石碑上书“长峪城”。不过看起来瓮城刚刚经过村民的休葺,显得很新,完全没有任何古朴的气息,估计是近年来发展旅游的结果。城门对面有一非常简陋的小庙,就一间小屋,对门的墙上画了一位不知名的神仙。穿过城门,进入村中,村庄倒显得很古朴整洁的样子。沿村子走了一段,又看到一段城墙,已被村中的房屋包围。走出村子,看到停在村边的汽车,这时才不到六点。估计还得等后队好一段时间,趁机在四处溜达溜达。看见村边也有不少盛开的海棠树,同行的队友告诉我为山楂树,我不知海棠是否是山楂的别称。转了一圈,在停发汽车的坝子边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慢慢地等着队友们伴着下山的夕阳归来。七点多,所有的人都已下山,汽车栽着我们逐渐驶入苍茫夜色中的归途,结束了一天的穿行之旅。
2011,5,14 日游, 四峰山 记
see also:  http://blog.sina.com.cn/4peakmountain
发表于 2011-12-13 04: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描述很详细,没去过横岭,对此感兴趣,以后找机会去一下。
发表于 2011-12-13 05: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租车去的?有图片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11-12-13 07: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