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10|回复: 0

宜万铁路背后的故事(四)——导致大清王朝覆灭的一条铁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4 07: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将干线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取消商办。川汉、粤汉等铁路属于干线范围,在收归之列。
  清廷的这个决定,来自其对全国商办铁路的调查。调查发现其中弊端丛生,由于技术、管理人才和监督机制的缺乏,商办铁路效率低下,建设进展不乐观,集资款大量被挪用、贪污。

  但铁路收归国有并非由清政府兴办,而是拟借洋债请洋人修建,这与此前各省筹设铁路公司的初衷大相径庭,首先遭到各省强烈反对,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出现请愿、游行等保路抗争活动。

  四川保路风潮尤甚。清廷对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后的资金补偿极不合理,仅换回实际用于铁路建设的股款。对于因经营不善所造成的亏损,以及被川汉铁路公司驻上海经理施典章挪用到上海钱庄去投机而全部亏空的300万两白银,政府认为没有必要对此负责。

  邮传部尚书盛宣怀指出,政府没有权力动用国库的钱,来填补四川商办铁路公司自己造成的投机损失。这种做法在四川激起了普遍的不满,川人都是股民,大家感到切身利益受到了损害,认为政府此举“不但夺路,而且谋财‘。

    1911年6月17日,川汉铁路总公司发起动员大会,成立“保路同志会‘,并提出两条要求:

1. 川汉铁路维持原来归川汉铁路公司商办的状态。

2. 惩治与洋人签订“卖路‘合同的盛宣怀等人,将他们撤职查办。

  1911年8月24日,川汉铁路总公司召开全体股东大会,提出全蜀股东不纳税的主张。四川总督赵尔丰闻讯后,派人逮捕保路同志会和股东会负责人,枪杀请愿群众,导致数十人死亡,酿就“成都血案‘,并引发四川全省武装暴动,保路运动走向高潮。

  清政府看到保路运动势如破竹,便调集大量武昌驻军入川镇压,从而造成武昌防守空虚。鄂军与蜀民东西呼应,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辛亥革命一举推翻千年帝制。


保路运动纪念碑

注:本文图片文字节选自《休闲读品·天下》(第四辑)之《失去目标的革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