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87|回复: 0

穿过《大秦岭》我们看秦岭的独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8 00: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近期大秦岭的火热播出,秦岭已成为陕西人甚至全国人们讨论的热点。人们也才发现,秦岭,竟隐藏着如此多的不为人知的宝贵资源。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东汉班固的《两都赋》中已有“秦岭‘之名。历史上曾为秦国之地,故称秦山或秦岭.西以临潭、迭部、舟曲境内的岷迭山系与昆仑山脉为界;东至河南伏牛山麓;北界西段自临潭北部的白石山(海拔3908米)起,东延至天水东南的火炎山(2559米),再往东以秦岭北麓的大断裂带为界,北界东段入河南境则以黄河南岸山地为界;西南以甘、川省界为界;南临汉江与米仓、大巴山分界、东南直抵郧县。

  中国有许多名川大山,但以秦岭最为独特。秦岭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不仅仅单纯地体现在生态环境上,而且体现在历史和文化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哺育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也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程。如果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秦岭就应该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追溯关于古代对秦岭的历史记载,其中描述我国古代的山脉分布的专著首推《禹贡》,《禹贡》中对华夏大地的山脉有“三条四列‘之说。作者认为,秦岭居中,列为中条;次则有“三河两戒‘之说,而秦岭分地络之阴阳;昆仑有三龙,而秦岭为中龙;葱岭有三干,而秦岭为中干,等等。所以,秦岭在很久以前,就成为华夏大地的重要山脉。

  东西长约1600多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不等。居甘、陕南部和豫西,并有小部分伸入鄂西北,呈两端微向北翘的“一‘字形。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山势西高东低。山脉北侧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南侧为低山丘陵红层盆地和江汉平原。 秦岭南北自然景观各异。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山地棕壤与山地褐土地带;南坡为北亚热带北部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河谷盆地中栽植有亚热带经济林木,如柑橘、枇杷、油桐、油茶、棕榈、茶、乌桕、杉木、马尾松和柏木等。

  陕境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一般海拔1500—30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北陡南缓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可谓山高水长。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秦岭为中华的文明进程不仅提供了生态屏障,而且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可以说,秦岭对中华文化的形式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发展当中重要的自然生态因素之一。在这个过程中,秦岭生态系统和秦岭的大山沉淀了很多丰富的人文和历史景观,从而使秦岭的生态环境拥有了很厚重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其中有气势恢宏的帝王陵墓,有规模宏大的古城垣和宫殿遗址,有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有香火旺盛的名刹古寺等等。这悠久历史赋予陕西掘之不尽、观之不胜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然历史博物馆。 这样一座原始而古拙、博大而精深的山脉气质,自远古时期就被人重视、开发和利用。

  秦岭以它的壮观、广阔和美景吸引来大批文人墨客,李白、杜甫、柳宗元、韩愈、苏轼等人都曾游历过秦岭,并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李白在他的《登太白山》写道:“西下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山。‘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