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25|回复: 3

太白县鳌山走失女驴友仍无音讯 最怕掉进大雪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7 22: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月6日下午,寻找失踪女驴友的第一组搜救队终于下山,但由于山上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大,搜救队并没有找到失踪者。记者7日上午联系到搜救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据介绍,近200的搜救队伍已经在整个鳌山地区进行了3此地毯式的搜救,遗憾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发现失踪者的任何信息。搜救工作也将在今天暂告一段落,各搜救小组将于下午6时分别返回指挥部。    山势险要地形复杂 最怕失踪者掉进大雪窖  6日下午5点多,由太白县十名干警组成的第一组搜救队安全返回, 这些搜救队员几乎走遍了失踪者出事的导航塔附近区域,基本上排除了女驴友在导航塔南面迷路的情况。干警们告诉记者,他们在山上主要是通过积雪留下的脚印和不断喊话的办法进行寻找,但由于山上积雪较厚效果并不理想,现在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失踪者掉进大的雪窖。  太白县公安局民警张建强说:“普通路上的雪能把脚埋了,里面稍微深一点就达到脚膝盖了,雪窖的话,像我们这位同志掉到了雪窖都到达腰部了。” 据了解,这次下山的第一组搜救队已经在鳌山上呆了整整三天两夜,他们告诉记者,山上除了积雪较厚外,气温变化也非常大,白天的气温在零下10度左右,到了半夜接近零下25度。按照他们了解到的情况,这名女驴友的装备和食物并不充足,一个人如果迷路或受伤后在这种条件下确实是比较危险的。他们在搜救过程中,也遇到了其他搜救队,大家碰头了解后,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现。目前,其他搜救队的救援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中。    近200人参与救援 没有发现有价值线索  从元月3日接到西安驴友杨某穿越鳌山走失踪的报告以来,太白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成立搜救指挥部,组织由公安干警、当地群众和户外运动者参与的5个救队连日来全力进山搜寻,由于鳌山地理环境复杂,山势险要,加之山上积雪未消,给搜救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但是,整个搜救工作仍然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据了解,5日下午,太白县搜救鳌山失踪驴友指挥部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新一轮搜救工作,增加了搜救联络、后勤协调保障等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新一轮搜救行动。由入山口所在地咀头镇、黄柏塬乡组织熟悉地形的70多名搜救人员再次加入到搜寻队伍,迅速展开搜救工作。截止目前,连省、市、县户外救援队百余人组成的搜救队伍分16个小组已经全部进山搜救。咀头镇、黄柏塬乡组织的11个搜救小组分别由拐里、塘口和23公里等多个入山口进山,从鳌山南北两面向峰顶搜索。  在当天夜晚的搜救过程中,咀头镇搜救小组除沿途发现有红布条系的路标、雪地上有用登山杖写的“伙伴”样字以及下山的指示箭头外,再无其他有价值线索。由于天黑坡陡,山上积雪太厚,夜晚搜救困难异常困难,为了不使搜救人员发生意外,当天夜晚的搜救工作持续到凌晨1点被迫暂停。  6日清晨,搜救工作再次展开,搜救范围进一步扩大。天还未大亮,咀头镇安排采购的登山食品及饮水全部到位,镇村干部群众36人组成的6个搜救小组已经做好登山搜救准备。县上领导随即在塘口村临时指挥部召开简短的搜救部署会,详细部署了搜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搜救人员分别由拐里、塘口等入山口进山继续搜寻。  与此同时,黄柏塬乡组织的30余人搜寻队伍及省、市户运动协会组织的40余名搜救队员从不同方向也向鳌山顶继续展开搜寻。各个搜寻小分队都配备了医生、向导等专业人员和搜救设备,每个搜寻人员均携带了足够干粮、饮水,同时搜救人员携带了1000多根红绸带沿途设置路标,希望能让走失鳌山的驴友看到。搜救工作指挥部每隔一个小时与各搜救小组组长进行联络,随时了解掌握相关情况。从目前反馈得知,虽然失踪者仍然没有消息,但整个搜救工作仍在加紧进行。  据悉,杨某是陕西省某研究所职工,身体强健,一向喜欢跑在队伍最前面,是一位有着丰富户外经验的驴友。失踪前,她只背了一个小登山包,内装一个超轻睡袋,一个抓绒睡袋,没带帐篷,率;另外随身携带了水和少许干粮。  据太白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发生事故的登山队,未经过当地部门批准。根据相关规定,登山活动必须具备“配备1名以上高山向导、身体检查合格、取得《登山活动批准书》”等条件才能成行,一些登山队为了经济利益,盲目攀登,很容易造成事故。
发表于 2012-2-7 23: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某是陕西省某研究所职工,身体强健,一向喜欢跑在队伍最前面,是一位有着丰富户外经验的驴友。”
发表于 2012-2-8 03: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2-8 08: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时时刻刻要记住  生活不是为了你自己 还有你的家人和朋友 希望这位驴友能够平安归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