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43|回复: 1

[海外] 秘鲁库斯科的乌鲁班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06: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乌鲁班巴呢?它是库斯科到马丘比丘途中的一个大镇。这一带在印加时期是王家的直辖区,是库斯科的谷仓地带,被称为“圣谷”。
先看两张地图,地形与交通

 
马丘比丘距库斯科120Km,一般的交通如下。
1.马丘比丘⇔库斯科,火车,单程价格(因车辆档次、发车时间等)180~950索尔。
2.马丘比丘⇔Ollantaytambo(奥扬泰坦博),火车单程,104~500索尔,
  奥扬泰坦博⇔库斯科,出租车单程60索尔。
3.奥扬泰坦博⇔库斯科,也有公交车,需在乌鲁班巴转车,单程价格两处加起来不过5~6索尔。
4.马丘比丘⇔奥扬泰坦博,徒步“印加小路”,全程四天,专职导游,住帐篷,价格约100美元。
我们的选择,马丘比丘⇔奥扬泰坦博的铁路(这一段铁路是一般游客的必选,因没有公路),和奥扬泰坦博⇔乌鲁班巴⇔库斯科的公交。往返路费256索尔/人。(1索尔约合人民币2.4元)

这是圣谷中一个叫Chinchero的名镇,海拔高过3700米,看到了印加遗迹的路标,上下车的乘客多,也有游客。

公路上一个挺可爱的停车站。
 

 

往返途中看到的田园风景。
 


收获土豆的人海战术,想来这与几百年前的印加时代以及更早的古代亦是同样的光景吧。
如果单看这张照片以为秘鲁的农业还很落后,而我从资料中得知,秘鲁的农民早些年也学习先进的西方,引进农机、农药、化学肥料。不过他们很快发现了“先进”的弊病,常年使用化肥的土地明显变得贫瘠,不用农药就抗不过病虫害,贷款投资农机只加大了工作量并未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他们又回归传统农法来耕耘古老的土地。知道了这个细节因此很欣赏大家共同参与的劳动场面。
后面的庄稼是尚待收获的玉米。
土豆的话题在利马的超市和普诺的露天集市上提到过。现在介绍一点有关玉米的故事。
秘鲁在古印第安语中是“玉米之乡”、“玉米之仓”之意。现在认为玉米的原产地是中美洲,而安第斯地区的玉米种类更多。大约于公元700年至900年的时候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各地建造栽培玉米用的梯田要比其他的农田修建的精美,因为玉米是Chicha的原料,Chicha与安第斯文明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联系。
Chicha(译为奇扎啤酒),是用玉米发酵做成的酒类,有敬神、祭天等礼仪之用。现在的印第安人也是要先谢天,再谢地,之后方可自己饮用。在印加帝国时代Chicha也是非常重要的饮料,其用之一是通过飨宴缓解集团之间的摩擦。就象现代人也常通过宴请来联络感情,化解矛盾,达成交易一样。
 

 

 

Chicha是南美安第斯地区的大众化饮酒,其中秘鲁和玻利维亚最为有名,秘鲁又以乌鲁班巴最盛产。我们在乌鲁班巴看到了地道的Chicha店。
高高树立在门前的红色标帜就是Chicha店的招牌广告。
进小店品尝了两种,一种淡黄色(标准型),一种粉红色(添加了草莓类的果实),上面都有浮沫,难怪译成了“啤酒”,口味像是有酸味的葡萄饮料。
到小店来买Chicha的本地绅士做示范传授我们饮用规矩,用手指沾上些浮沫向面前的空间弹几处,再转身直接用杯子撒一点在后面的地上,算是祭天地的简单仪式。这也让我明白了小店的地板为什么是不加任何装饰的裸土地。
回程在乌鲁班巴转车,正巧是节日五一,在一家小店吃午饭,招待我们的是高中生的姐姐和13岁的妹妹,姐姐手里正在做事情,妹妹先过来招呼客人,问可以说英语?她马上叫姐姐过来。通过英语单词、随身携带的旅游会话、带图片的秘鲁名吃介绍,要了两份“Aji de Gallina”。(如上图。查百度,说是混合了麻辣酱、奶酪、大蒜,坚果,用秘鲁辣椒调味的鸡肉美食。)
味道好极了。吃完饭,我们借助字典,写了三句话拿给姐姐看:吃饱了。很好吃。请结帐。姐姐一字一句看过了一笑,接着写下:7块钱。拿出10块钱,姐姐到里面找零钱,我们就和妹妹笔谈,知道了她的年龄,今天学校放假等。我们有了一次非常难忘的午餐。用找回来的零钱奖励了能干的姐妹,因为她们付出了劳动。(对一些观光地要钱的小孩子,我们是决不给钱的。)

 
发表于 2012-8-21 16: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味十足啊~~怎么感觉像在拉萨哪~~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