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75|回复: 0

[海南 三亚] 走进原生态的三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6 19: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槟榔谷  原住民文化的保护天堂

  在槟榔谷,可以真正了解到海南最原始的民族文化。槟榔谷是在原有的黎族原著民村庄的基础上打造的原生态文化景区。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先民,根据文献资料及考古发现,黎族与我国南方的百越族的后裔俚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由于位处海南岛屿的脊梁——五指山山脉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两边森林峻峭,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故称槟榔谷。椰子代表海南,槟榔代表黎家,在黎家,没有槟榔不成礼,没有槟榔不成婚,这“槟榔”二字可以说是海南真正的主人——黎族人的文化字符,他们在见到亲朋好友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竖起大拇指高喊“啵隆”,黎语槟榔的意思。

 

 在槟榔谷的黎族传统文化博物馆里,珍藏着整个海南岛最齐全最珍贵的黎族各种民间文物、见证黎族发展历程的种种器皿和图片。

  黎族传统土房里,年迈的阿婆在昏暗的灯光下,把绷在织布机上的线捆成一小撮,这是古老的扎染,导游告诉我们阿婆已经七十六了,但眼睛非常好。土房外,有的阿婆在织布,有的阿婆在做黎织,见到我们,竖着大拇指高呼“啵隆”,她们依然住在土房里,一辈子的习惯无法改变。

  

见到纹面阿婆的第一眼,好慈祥,并没有怪异之感,仿佛那纹面早已与阿婆融为一体。无人打扰的时候,她们忙着手中的活计,织锦,有人上去想要合影时,又热情地对着镜头微笑。

  有一位年龄近百的纹面阿婆,虽然不会说普通话,那股老顽童的样儿却把在场的人都乐坏了。纹身,黎语叫“打登”,亦叫“模欧”。海南汉语叫“绣面”或“书面”。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黎族人民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的规矩,女人如不绣面、纹身,死后祖先不相认。绣面、纹身多于十二岁左右起纹,黎族人称为“开面”。 

槟榔谷景区简介

 

 景区共分为四大板块,原甘什黎村、原生态苗寨、原神秘雨林、大型原生态黎苗歌舞《槟榔·古韵》。

  原甘什黎村

  是由几百年历史的甘什岭黎村保护而形成。最特别最原汁原味的黎家小吃,黄姜饭、竹筒饭、山栏酒、糯米糕应有尽有;全岛树龄最老的槟榔群体——百年槟榔林,而槟榔谷,同时也是海南岛槟榔的发源地;正在消失的黎族传统建筑——船形屋,山性与海性相结合的独特建筑,是黎族人飘洋而至的历史见证;被专家喻为“人体艺术的敦煌壁画”活化石——最后一代的绣面纹身阿婆,他们用皮肤记载着黎族的沧桑历史;人类在无纺时代所穿的树皮衣,“衣服的祖先”竟然是用剧毒树皮所制;

 

 岛内仅存的百年谷仓群,“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通过村口这些谷仓群可见一斑;全岛唯一的纹身馆和牛文化展馆,详尽而全面地为您介绍黎族文身绣面的神奇文化以及黎苗族同胞崇敬牛的历史印迹。中国古代最先进和与众不同的纺织工具——踞腰织机,“纺、染、织、绣”工艺和黎锦在此优美展现;全岛唯一的明代特大龙被——麒麟双凤龙被;用牛角、圆木、竹子、椰壳等制作的黎族古乐器,此外,还可以体验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等一系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跟纹身阿婆学舂米,跟黎家阿哥跳上一支打柴舞,到黎家阿妹的隆闺门口放歌。甘什岭村,是一幅活着的黎族原生态生活画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