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97|回复: 0

[福建 泉州] 正月里最后的狂欢——蟳埔风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8 20: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蟳埔村是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社区的一个小渔村,位于晋江的入海口。

  据说该村原名前埔,后因盛产蟳(螃蟹),又因闽南语前和蟳谐音,故改称蟳埔。当然,吸引俺来这里的不只是 红蟳,还有“蚵壳厝”和“蟳埔女”。蚵壳厝又称蚝壳厝,闽南话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蚵壳厝就是以蚵壳为建筑材料的房屋。它散发着浓浓的古城余韵。


  据专家考证,这些“蚵壳厝”用的蚵壳 “原产于非洲东海岸,大概有15公分长,分为上盖和下臼。上盖3厘米厚,下臼大概厚5厘米。” 当时,蟳埔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港口。船员们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来后就堆放在蟳埔海边。 “蚵壳厝”的特性 “很适合海边潮湿的气候环境,防水、冬暖夏凉,经济实用,受到了蟳埔及周边百姓的喜爱。用蚵壳盖的房子,下雨的时候,雨水不会泼进屋里,而且冬暖夏凉。”



  蟳埔村的另一大看点是蟳埔女,听说她们是古阿拉伯人的后裔,盘头插花、戴丁香耳坠、穿大裾衫...蟳埔女名称繁多,主要称“蟳埔阿姨”或“鹧鸪姨” 。因蟳埔村东北有座鹧鸪山,明朝天启七年置“鹧鸪口铳台”于山上,到了清康熙从祥芝移迁来的巡检司又名“鹧鸪巡检司”。因此蟳埔的妇女,便被称为“鹧鸪姨”。  “蟳埔女因其独特的服饰和惠安女、湄洲女一起并称福建三大渔女,蟳埔女生活习俗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各地不同,蟳埔见不到“缠足”这道封建社会强加在妇女身上的枷锁;老少蟳埔女因劳动的需要,都有一双自然的天足。为了生活,蟳埔妇女天天下海抓鱼虾,上滩涂敲蚵,挑海鲜贩卖...有着与男子一样的强体力劳动。



簪花围是蟳埔女特有的头饰,有 “四季花园”的美誉。簪花围采用应季的小朵鲜花扎成的整齐的花环,可以是颜色淡雅的含笑、白玉兰、茉莉和栀子花,也可以是颜色鲜艳的桃花蕾、小玫瑰等等,各色菊花是最常见的选择,如今很多已被廉价的假花代替。



每年正月二十九这天是蟳埔村的妈祖巡香日。蟳埔人靠海吃海,妈祖是人们心中的“航海女神”,人们用盛大的踩街游行活动来表达自己对大海的敬仰,祈求海神的保佑。这一天,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客人会把小小的蟳埔村挤得水泄不通。顺济宫前人潮涌动.香烟袅绕,俺实在是挤不进去,拍张远景。





  “蟳埔女的头饰十分繁复, 她们的耳饰也别具特色:未婚女孩所戴的是圆形丁勾耳环,不加耳坠;结了婚的则戴加耳坠的丁勾耳环;做祖母的则戴老妈丁香坠耳环。 蟳埔女衣服是斜襟的大裾衫,穿大筒裤,脚下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不是踩着一双人字拖,就是打赤脚,渔女的质朴本色显露无遗。”  如今簪花围.大裾衫的风俗流传下来,大筒裤已极少见,取而代之的是牛仔裤之类的时装了。



  正月二十九妈祖巡香日,不仅是蟳埔村民节日,也是周边色友的。此行自驾去的较早,俺在村子里逛了逛:kao!整一个“相机博览会”,长枪短炮,脚架闪灯...几乎“武装到牙齿”,色友们在大街小巷“流窜”,真有“鬼子进村”的架势。拍踩街更是不得了,跟着边跑边“扫射”的,高举独脚架狂按快门线的,更有甚者干脆跑五金店买把铝合金人字梯,直接架路当中,爬上去俯拍...


  这时俺才真正感觉到身背多台相机的好处——至少一支广角一支长焦,不同场景不同需求拿起来就拍;这场面,听着手里D80连拍几张后越来越慢的快门,俺心里“拔凉拔凉”的,哪还有机会换镜头,哈哈哈。说笑了,瞧瞧踩街队伍中窜进窜出的“相机”,俺竟觉得有些“煞风景”,且天气有点阴沉光线不好,于是俺干脆站路旁边看巡香边“遛相机”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