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36|回复: 0

回味逝去的凤凰古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0 05: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凤凰像一个精致的梦,它只适合夜里到来。夜色下的凤凰古城犹如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一次迟到的拜访。颠簸的路途上,山路的延伸明显是受到山脉走势的影响,连绵的山群让你感受到大山的威严和行者的无奈。在亘古永恒的群山面前,人生只是一个短暂现象,山川大地,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上统治着人类。

       任何一个飘泊者都会坚守他灵魂的故乡,不知是寻找什么,记忆的搜寻会遍及故乡每个不为人觉察的角落。对于一个飘泊者来说,心有所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哪怕它只是一间残破的老屋,或一只古旧的渡船,那便是他心灵的全部,有了他,所有的痛苦与辛酸才有了依托。
不知行了多久,转过一个山脚,突然看见成片的灯火。象月光下河面的反光,在山谷的林木间闪烁。我知道,凤凰到了。

        凤凰就在这样的夜里,在无边的黑暗中,向我飘来。

        俯看县城。在飘忽的灯光下,看到的都是老旧的房子,这样感觉上倒真实些。对于这座经历了数百年沧桑的古城来说,任何崭新的建筑都可能产生格调上的破坏。

        多年的想象与眼前的景象重叠了。脑海中的宁静与美丽,现实中的浮华与霓虹。
  
       和其他古迹一样,不可避免地有许多新式建筑穿插其中。它们是凤凰的“异己分子”,混迹于历史悠久的老式建筑中,显得形迹可疑,从临水的一面看去,它们的假身份一览无遗。远远望去,就像蹩脚的画家在古画的破旧部分添补的败笔,令人不忍淬读。莫非现代生活与审美就这样成了永久的悖论?我体会到了凤凰的尴尬与两难,?我听说当地政府曾设想买下临水的吊脚楼,作为文物保护起来。如果是这样,老屋是保存了,却失掉了生活的“现场”,成了舞台布景。原本是为了存真,结果却制造了假像。

        湘西多江河,在高山峭壁中,河流成为人们的唯一通道。这山水不仅锻炼出湘西人强劲的身骨,更赋予他们浪漫气质和游侠精神。加上地理的奇妙组合,为人的命运提供了太多的可能性

        凤凰人就这样围着河边,锤炼着自己特有的生活艺术和生活哲学,决不肯亏待自己短暂的生命。他们的生活是唯美的、写意的,颇多戏剧成分。河流造就了他们的性格,敢爱敢恨,大喜大悲。

        其实我知道,船和吊脚楼在今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的中心,江河文明正在走向结局。水运的衰落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一种绵延千载的生活方式也已开始瓦解。如今航行于河面的是载着游客的游船,吊脚楼则成了历史的遗骸和标本,成为曾经繁华的江河时代的见证。沱江的黄金时代过去了,河面的热闹掩盖了历史的真相。就象一部名著,永远地合上了它精彩的章节。

        次日清晨,挤进湘西茫茫边陲、深深大山中,去找寻心中的凤凰。站在南华门前的大桥上,临风而立,极目而眺,但见巍巍青山之间排阙而来的除了在炊烟中婆娑而立的古城楼房,大概就只有来自天下的客人了。
  
       矗立在峰之谷、水之滨,凤凰古城本来就显得拥挤了,而今人迹如流,声色满江, 小城会经得起这样的喧嚣?
   
        桥下古城是一锅杂烩,游客的纵情嬉戏声,商家恣意的叫卖声,来自四海的艺人串走于茶楼酒肆或歌或舞,或吹或奏,把沱江震得波光乱颤,把青山惹得秋叶飘零。
   
        我静静地站在街的一角,想找个没人的地方,拍一个纯洁、寂静的场景,不让人打扰我梦中的古城,哪怕是在亲手拍的照片中,去浮想没有尘埃的样子
   
        但游客始终熙熙攘攘,接肩摩踵,甚至我被他们推搡着,好似无根浮萍,并没有因我需要的宁静而有所停息。
   
        走进凤凰,那么拥挤,深入凤凰,那么拘束,招牌迎风乍起,天下凤凰的名片让传统、脱俗、清雅、自然、古朴的苗家人变得时尚、都市,淌着沱江味的苗语变成了普通话,一身有如出土文物般的装束不仅你有,我也可有,街街巷巷的人成了二道凤凰人,所有门店旗幡招扬,变成了一家家商铺。
   
        什么时候,能找到穿越记忆中的那图景:朴素的四合院前,秋日的门槛边,一个经典的苗家老人坐在门前,弓着腰,拣起一片片落叶。我孑然一身,溜进古朴的民宅,去寻找雕花的窗棂和余烟缭绕的香台,再穿进阁楼站在吊角楼上,看远处在熠熠秋阳照耀下的河畔,几位苗家老妪带着青春的小姑娘在捶打衣服,拍得沱江欢歌,唱得远山和应。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