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91|回复: 5

可以累得一塌糊涂,但不可以一塌糊涂的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09: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末赶上降雪,依然没有挡住户外的脚步。最先坐917到终点张坊,手边没有资料,全凭记忆没找到合适的线路,只好乘车在侯庄子路口转乘去圣水峪上方山的房15路,计划去那里爬南梯。
  车上碰到一拨儿的朋友,被收编。领队叫招财,瘦高个,一看就知道精力无限。我能记住的ID只有黑色百合队员,胸口挎一个重量级相机,脸盘柔和、眉目祥和的女生。
  雪天的南梯比较湿滑,上午十点上山,我以前只去过北梯。南梯相对较安全,一路攀升,很久才爬到写着“南梯‘二字的地标处。一路因为中雪,景观奇特,白雪依附在植物上,一层细细的雪粉挂上去,人一走过连动了灌木,那雪粉就散漫的纷纷抖落下来,飘扬过后,灌木枝条上恢复了原本干枯的颜色,没有一点湿洳的痕迹。我以为这就是二月底的雾凇。
  石块泥土都被白雪覆盖,幸好雪不深,行走的脚窝没有被大雪吞没,才着前面人的脚印,一路下来,鞋子不算泥泞。南梯的特点在爬石阶上,依山势而磊砌的台阶,半人工半天然,很多地方陡转迁回后,还能发现有台阶可上攀。几处很壮观的大石块刀劈逢,码着一溜的小台阶,两石对开,远处雾霭弥漫,石阶在高处消失,远看如入南天门。
  领队说这是以前的老道。
  南梯大概分下盘,自水井口入山,登山脊到三岔口。一路上升较快,能回首观望圣水峪村和依山开的梯田,据说这里是海拔最高的大片梯田。
  南梯的中盘为典型的石蹬攀登。也是南梯最壮观的精华所在。好几组石蹬,依山修造,时断时继,宽窄不一。走在上面能领略南梯的神韵,至地标鳄鱼石止。
  南梯的上盘,一直通往山顶小平原。过了擦耳崖后,没有台阶可攀登,基本是顺山脊走的小路,仰观山石突兀,路窄只容一脚,艰难异常。上顶后就可取白云陀,或去北梯的方向。
  我走到上盘后,见前面道路实在泥泞,加上雪天路滑不比往日,时间也到了下午两三点钟,与大部队分手下撤。本次一共去了12人,我后面还有五人不久后也下撤。
  在我坐上车的时候,还有六人包括领队在山顶没有下撤到安全地带,他们还在为原来的计划拼搏着。这次碰到的这支队伍预先计划的路线很长:南梯,梯子峪,观财山三岔,杏黄,黄山店。我感觉时间会超出预算。
  看《背包十年》里讲,大概游记有两种:第一种是写自己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第二种是写他人的故事。“当然别人的故事还能演变成艺术的故事、文化的故事和历史的故事。‘在游记写完了自己的故事后,我也写一些文化的故事,艺术的故事和历史的故事。
  这次碰到领队的线路计划很猛,我支持这种探索精神,只要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而且对路要有总体的把握。有驴友说人路要有路感,有驴友指着GPS主张认路要建立在详尽的数据基础上,有个老驴友教我看山势的走向。条条大路通罗马。
  当代登山运动的先驱出自西方。当国人还泡在床上作运动的时候,国外的冒险家已经跟自己然较上劲了。洋史记曰:科学家德•索修尔(意)1760年在阿尔卑斯山下的莎莫尼村贴启示:“凡能登顶勃朗峰或提供路登山线路者受厚奖。‘1786年,医生巴卡罗经两月余准备与水晶石采掘工巴尔玛首登勃朗峰。1787年德•索修尔率巴尔玛为向导的20多人登山队也登上该峰。
  和这个洋史记来个横向比较,同一时期中国正处在乾隆五十年至六十年左右,清廷在忙啥呢?允许汉人娶蒙古妇女,也就是废止原来的禁婚法;允许昌平继续开采煤矿。这是杂七杂八的事,关键乾隆忙着取缔天地会,镇压林爽文的反政府武装。再来横向深度比较一下:在中国处于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即乾隆盛世的时候,北美洲大陆上诞生了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即史称“1787年宪法。‘准确地说老美依然使用的宪法是在乾隆五十二年制定的。这个宪法有啥了不起的呢?悄悄和你民主的说,它首创了违宪审查制度、双轨制司法体制、规定了分权制衡制度及民选政府制度。奴才顺民不能理解的是:即使一个再充满贫穷落后一穷二白的自由国度,也要先进于一个鼎盛的封建泱泱帝国。
  比较的结论是,汉族统治阶层不是一个喜欢鼓励冒险的阶层,甚至喜欢基本安于现状,这大概是受中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影响。现在的人民币都是政治家的头像,而罕见科学家。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也是政府行为,民间基础薄弱。
  中国的明朝人喜欢探索,火器在明朝发展迅猛,它与弓箭的原理完全不同。“在雅克萨战争中,清军缴获俄军的扳机击发式火绳gan,康熙看到样品后,仅留下二支用作自己把玩,而命令清军禁止使用。‘外来统治民族轻易的就扼杀了先进的军事装备的机会,起码没有利用机会去积极扩充热武器装备军队。
  一个民族的探索精神一旦萎顿止步,也就意味这个民族距离衰败灭亡很近了!
  我一直主张户外运动要累得明白,要累得清楚。争论这个问题还是和一个朋友登山开始的,对方说喜欢户外但不喜欢操心,喜欢很轻松的随大流走,碰到问题也是随大流。我这次和这个队走,问了计划的线路,结果问了几个队员都是一问三不知。
  我当时就被雷倒了,大寒。
  我通常独自爬山,因为总凑不齐人。当然我不反对结伴户外。有些朋友常劝我结伴户外,万一有了意外能相互照应。我知道这样提醒我的朋友都是出于关怀他人的好心。但是,一旦跟随头羊的户外运动,正如上面朋友的回答那样,遭遇到我这种独自户外的情况,究竟哪种风险更大?
  有一阵子我一直考虑这个问题,朋友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报名参加队伍就可以了,反正队伍里有一个明白的就成。至于走到哪里,从哪里走,线路如何确定,路过什么地方等等,都不关自己的事情。‘这就让我不得不联想到很多媒体经常报道的——某某驴友一行若干人被困某某山。分析这样的负面消息,完全契合了朋友的思路,被困的驴友认路的就只有很少的人,一群人很像一群迷途的羔羊,都在纷纷低头跟着一个头羊乖乖的走。于是,当头羊一旦对道路含糊起来的时候,也就自然被困的是一大群羊了。
  这就演变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究竟是集体在迷失还是个体在迷失。我认为:户外风险是恒定的,绝对不会因为参加户外人数多就降低。
发表于 2011-12-2 17: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WE ALL CAME BACK...SAFETLY
发表于 2011-12-3 03: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玩得明白,累得明白,对自己对大家负责
发表于 2011-12-3 05: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和行军打仗一样,通过地图等地理信息工具,认真规划好线路,做到基本靠谱。至于心里没底的驴友提出的去没去过并不重要,行军打仗在丛山峻岭中,指挥员一般都没去过,凭着地理信息和相关知识,也能打胜仗。
有的领队一个地方去过多次,有时也会迷路,有的领队没去过的地方,岔路口众多,也能顺利通过,靠的是掌握一点儿现代科技知识。
俗话说的好:再好的记性也不如一个烂笔头子。
发表于 2011-12-3 07: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主的观点,学会明明白白去爬山:lol
发表于 2011-12-3 09: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