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1|回复: 0

朱蕴山遗诗:安庆辛亥革命寄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17: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朱蕴山(1887~1981),又名朱汶山。安徽六安金安区东河口镇人。早年参加光复会,曾参与安庆巡警学堂起义,并被捕为徐锡麟陪斩。1908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安庆主办《平议报》,并参与筹组国民党安徽省党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通电反蒋,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同年参加南昌起义,被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曾任华北民族革命同盟主任和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代主任。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并参与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8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民革第二至四届中央常委、第五届中央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有《朱蕴山纪事诗词选》。

送宋豫琳赴粤(1911年)
题记:宋豫琳烈士是我的巡警学堂同班同学,徐锡麟刺恩铭之役,我和他是难友,一起陪斩。一九一一年元月应赵声之约去粤起义。临行前,我和韩洐、高雨寒煮酒送行,并写五言诗一首相赠,以壮其行。
慷慨数恩仇,苍茫万里舟。
此行各努力,相约白门秋。

注:韩洐,即韩耆伯;高雨寒,即高语罕;白门,指南京。


望北门外有感(1911年)
题记:一日偕高雨寒等出安庆北门外,触景想起当年岳王会战友范传甲、薛哲、张劲夫、葛瑞兰等人在熊成基之役就义,均被埋葬在北门外荒岗之上,不胜幽愤。辛亥革命后,范传甲等移葬狮子山。孙中山先生过皖时,曾亲题碑碣纪念。
心之忧矣更何往,城北垒垒泣鬼雄。
日暮荒丘人去远,尚余幽愤澈苍穹。


过百花亭追忆徐伯荪师(1911年)
题记:徐伯荪即徐锡麟。恩铭死,冯煦继任皖巡抚,亲问徐曰:“恩铭待汝厚,倚之如手足。何以杀之?”徐对曰:“恩抚待我私恩也,我杀之公义也。”
徐刺恩铭事件发生后,清廷大为震动,冯内心亦为感动。徐就义后,其衣冠及刺恩铭一支手枪,均封藏于西城外大观亭东边厢房内。冯亲自写的“来日大难,对此茫茫百感集;英灵不昧,鉴兹蹇蹇匪躬愚。”的对联,挂在元末的忠臣余阙祠上,表白他无法帮忙,请原谅他的愚衷。安徽革命激进派的首领韩耆伯当时有诗纪之曰:“碧血藏来土未干,百年城廓有余寒。此身化作干将去,心似洪炉在人间。”
苌弘一去两千载,碧血常留天地间。
公舍私恩殉公义,杀身应比古贤坚。

注:苌弘,周景王、敬王的忠臣,被周人杀死后,传说其血三年化作碧玉;百花亭,安庆市内地名。


闻韩耆伯被刺(1912年)
题记:辛亥革命光复时,韩耆伯坚决反对让位于袁世凯。在江淮一带,他树起反袁世凯旗帜,创立青年军,形成一股革命力量,保卫江淮,进行北伐,大有作为。当时同盟会内部妥协派恨韩入骨,骂他为过激派。安徽是江淮重要地带,是南京门户,兵家所必争。从太平天国失败先例看,江淮不保,天京(即南京)即陷于危亡境地。而后来韩耆伯被刺身死,青年军自动解散,这实际上是为军阀张勋、倪嗣冲长驱直下苏皖,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扫清道路。
如何箕豆竟相煎,雨泣神州又暮天。
敌骑纵横君去早,双眸烔烔国门悬。

白刃相仇实可诛,同安岭下血模糊。
人亡剩有诗篇在,夜半闻鸡拜董狐。

注: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同安岭,安庆市内地名。


夜饮大观亭二绝(1915年)
题记:为了民族革命,不少革命志士壮烈牺牲。可是,辛亥革命果实却为卖国贼袁世凯所窃取。邀友夜饮大观亭,即存放徐锡麟烈士衣冠处,悼念先烈们,并写此二绝祭之。
山河隐隐起悲茄,小集江亭日已斜。
新月满林风景异,同来煮酒祭黄花。

当年血溅皖公城,江上衣冠扪有声。
薪尽火传人去远,夜潮犹作不平鸣。

作者自注:徐锡麟尸棺,原来浅埋于安庆百花亭旁。辛亥光复后,灵柩回浙,葬于西湖岳王墓附近。韩耆伯送诗曰:“山灵夜叫水哀啼,脚踏枞阳望浙西。风雨靡天好归去,一杯高与岳王齐。”
枞阳,指安庆枞阳门,即小南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