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4|回复: 5

寻问中原余韵(二):退守而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7 16: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在梅州市兴宁走访了五个村落的代表性民居。

长兴围,是我们考察当天的第一个客家围屋。一个围屋,就是一个小群体,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个同族人共撑一片天。长兴围可以住上500人,在以前的生产大队时期,这里有四个大队。始建于1635年,兴旺了三百多年后,今天只居住了几户人。随着经济的发展,曾经只靠集体的力量做大事、成大业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留守客家围屋的人,要么生活拮据,要么就是割舍不了相守的几十年感情而不忍离去。



173600m5iq04ymxzxkx76d.jpg




1735597zxnmk4m43fpnyp7.jpg




173556dnjokyjs5tjmnyzn.jpg




1735574f3f8x7efsq3w4ww.jpg



长兴围地处平坦,周围有六口水塘,即便是今天,很少村子有这么多鱼塘。田地换来粮食,鱼塘则是经济来源。在农耕社会,长兴围的子孙以此繁荣兴旺,是不难理解的。长兴围又叫花螺墩,与鱼塘有关。在塘中至今还有一棵当地称为“蚊子树”的树木长在水中的土墩上,据说以前的土墩上生长着花螺,由此以花螺墩来代称该围屋。
发表于 2011-12-7 19: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升围,又称“九厅十八井”。至今有700多年的历史,开基主人是罗君姿,父亲进士,本人曾任广东循州学正,人称小九公。东升围所在的东风村,有八个大小不一相连的围屋。在一个客家村落,如此密集分布还不多见。走在七拐八弯的小路,直把我转晕。

第三站是资政第——“李和美”民居,主人当然姓李啦。开基祖李捷贤,李捷贤公一生经商,曾一度是兴宁的布匹大王,“和美”是其店号。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在光绪六年被朝廷赐予资政大夫(清朝文官职级中正二品,品级中列第三)。其子李任重发明了新显微镜,当时政府给予其“中国新显微镜发明制造家”证书。
发表于 2011-12-7 21: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李和美民居建造时间才131年,可由于其显赫的家庭背景,建筑成就明显比前面两座高。其整体布局,细节上的木雕、石刻等均在客家民居中有较高的水平。

磐安围,始建于1895年,是四角围龙屋。从其名字即可想象其防守的强大功能,这是一座坚固的堡垒,单一面墙壁就有十几个石料制成的枪眼,加之四角配备碉楼,可谓磐天坚石,安于泰山。一百年过去了,用巨大石材建造的防守侧门,今天只是用来关押鸡鸭。四处游荡的猫,也成为这里的主人之一。围屋内有暗井、暗渠相通,足不出户亦可生活相当时间。
发表于 2011-12-8 00: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磐安围内有少量的木雕,值得注意的是,两根木雕中还有两个罗马表。不是华侨建筑的情况下,在传统的木雕出现这图案,至少说明磐安围的主人绝非土包子。在清朝末期的一个内陆山区,西洋钟表出现在装饰中,无疑代表了主人与外界的交流接触不少。
发表于 2011-12-8 0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余辉中,我们来到了馨梓围。馨梓围始建于1929年,同样是四角围屋。除了其防御功能齐全外,不能不说的是这里的石柱艺术。连接龙厅的两侧共有十八根石柱和础石,分别有五种不同的风格。用石柱作廊柱本身较少见,更何况是还用精美的石材呢。

在建筑功能上,今天走访的五座民居都有十足的防御功能。特别是磐安围和馨梓围,这两个四角楼,分别属于清末和民国时期。从一般防御到提高防卫,说明了客家民居的一个演变。

从历史上说,自西汉以来,屡次的战乱逼迫中原一带的人们一路南下。经历无数苦难,为了生存最终来到南方山区,结束颠沛游离的日子。选择一块土地,安身立命。而安定后,最大程度保护生命无疑是这支民系的强烈愿望。同时,他们需要群体的力量,才能更好去保护人身和财产。从人的最基本需求出发,围龙屋的出现和发展、演变都充分体现了刻在这群客家人骨子里的守卫意识。

退一步天空海阔,在围龙屋的世界里,可以做到悠然自得。如有来犯,众志成城,在围龙屋的空间里,自救反击。这,是千百年来,退守一方的最好选择。
发表于 2011-12-8 05: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的相关信息可以在高山电台网易博客找到   

http://gsdtpd.blog.163.com/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