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89|回复: 0

户外登雪宝顶 梦回最纯的地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30 13: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还是从头说起吧:
   公元一九六五年,夏日。
   祖国西南川西某山区小镇:水晶——一个非常美丽的地名。镇东北面海拔约1900米的大梁山生产队,凹凸不平的山间小道上,各种不知名的山花竞相怒放,馨香沁人。
   一队年龄在8-9岁、最大不超过10岁的四、五十人小学生队伍,你推我挤,叽哩哇啦,吭哧吭哧地攀爬在五步一倒拐,十步一回头,陡峭逼仄,泥尘扑面的羊肠小道上。走在最前面的是他们年轻的班主任。
1-11.jpg


1-10.jpg


学生队伍衣着简陋,长短不一。粗布、麻布、卡叽、手工布……五花八门,陈旧褴褛,大多补丁重补丁,有的大洞连小洞,活像京剧舞台上穷愁潦倒、落魄文人身着的“福寿衣”。孩子们大多脚穿草鞋,少数几个穿着妈妈用破碎旧布辛勤纳制的布鞋。还有几个男孩甚至打着赤脚,因为除了糊口,父母实在没有钱和能力为他们添置鞋袜。
1-9.jpg


1-8.jpg


  尽管他们个个小脸清瘦,身子骨单薄、贫瘠,明显缺乏营养,全队找不出一个胖子。但自信“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孩子们,却个个精神抖擞,灵气十足,一路谈笑风生。即使是这样大口喘气、手脚并用地向上攀爬,仍然有几位走惯了山路的孩子带头唱起了那个时代最富激情的颂歌:“我们走在大路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江山人民地位牢…….”
1-7.jpg


1-6.jpg



  不过,那时的山比现在青,水比现在绿,天比现在蓝,云比现在白,生态、植被比现在葱茏、蓊郁。人,更比现在淳朴,一句话,现代工业文明的污染和环境破坏及商品经济赤裸裸的六亲不认、金钱至上几乎没渗进此地。




1-5.jpg

1-4.jpg

1-3.jpg

1-2.jpg

1-1.jpg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