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5日上午,三门峡市29个重大项目在市区及所属各县(市)、区同时开工,总投资达187亿元,这是三门峡市历史上一次性开工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大的一次,是三门峡市坚持项目带动、强力实施“四大一高”战略的又一硕果。
“四大一高”战略是市委、市政府把握新形势、立足新起点而强力实施的重要决策。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五个领域,涵盖的是消费、投资、出口三大经济增长要素,体现了“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大三产”的发展要求,是三门峡市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三大战略定位”和“十六字目标”的主要抓手,更是三门峡市努力探索实践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
2011年,三门峡市21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2亿元,超目标任务30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50亿元,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2%;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大关。这一串激动人心的数字以及五大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是这台引擎澎湃动力的见证。
1月15日,位于三门峡市区南部的三门峡海关大楼主体工程顺利封顶,三门峡市大通关机制整体轮廓已初步呈现。在此之前,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体现出的机制效应,已让骏通车辆和诸多果汁、铝制品企业受益颇多。2011年,三门峡市外贸出口同比增长73.7%,增幅居全省第三,其中浓缩果汁出口量居全国首位,专用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省第二;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总额突破1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增长77%,绝对值居全省第三。目前,三门峡出口加工区申报和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对外开放高地已呼之欲出。
2011年是三门峡市在建大交通项目最多的一年,4个项目总投资196亿元,总里程278公里。在打造“三纵四横”交通枢纽的战线上,优良的环境保障出一流的效率,各大项目进展顺利,其中三淅高速灵宝至卢氏段从酝酿到开工,用时193天,创造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河南速度”,创建了环境保障与建设管理最佳结合的“三门峡模式”;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仅农村公路方面投资达2亿元。目前,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大通道、三门峡至平顶山铁路、黄河公铁两用大桥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新的交通黄金十字架正在形成。
以建设黄河金三角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为目标的大商贸建设,其成就更是令普通市民赞赏。以湖滨广场为中心的核心商圈,一座座高楼大厦已呈鳞次栉比之势,展现出一个现代大气、魅力四射的商贸新城;涧河北岸,三门峡汽车城、金三角建材物流港正逐渐壮大,车水马龙、人气鼎盛的繁华景象为期不远。正在建设的商务中心区作为城市新中心,引进了义乌国际商贸城、名嘉广场、香港南大洋商贸物流中心等商贸项目;金三角物流园区初具规模,已入驻企业18家。随着一系列高端服务平台的打造,三门峡作为黄河金三角物流区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地位正在进一步确立。
2011年同样是大旅游建设喜获丰收的一年,第17届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正式升格为国家级节庆活动,“沿黄九省(区)黄河之旅旅游联盟”的成立,则奠定了三门峡作为“黄河之旅”和“黄河文明”国家级旅游线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战略地位。同时,三门峡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6.9亿元,分别增长20%和30.6%,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用于旅游开发的资金达到13.05亿元,同比增长28.6%,旅游招商引资签约金额高达31.5亿元。接下来,高阳山温泉度假区、黄河丹峡旅游区、岱眉山景区、三门峡温泉保健度假区将进一步提升三门峡这座国家级旅游城市的档次和品位。
高新技术产业则是我市加快经济转型的主要抓手。金源公司万吨压延铜箔、骏通公司3万辆特种车等近百余个重大产业升级项目推进顺利,标志着我市支柱产业正在由“傻、大、笨、粗”向“高、精、特、优”转变;恒生科技、鹏飞电子、孟成生物、义腾特种膜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市新能源汽车、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四大战略先导产业迅猛发展。2011年,三门峡市共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2项,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53.1%;纯电动轿车院士工作站等科研机构的落户和成立,正在为科技这台拉动全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增速器提供后续动力。
2012年,三门峡市按照“求转、求进、求实”的总体要求,初步确定“四大一高”项目215个,总投资2000多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
强大的引擎正在继续引领我市的科学发展实践,“四大一高”战略正在浓墨重彩地描绘三门峡的明天。
|